构图
2016-01-29

张德泉


耕耘就是为了收获,播种就是指望能开花结果。学画的人在学画过程中进行的种种艰苦训练,无非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独立创作,能成为一个出色画家,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来。


从生活中得来的素材,偶然捕捉到的灵感,要想变为作品,这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构图。


构图是作者创作意图的形象体现,也是作者生活体验和美学思想的体现。一切美好的想象,深邃的哲理,如果不能在画面上形象地展示出来,你胸中的千言万语就不能和观众沟通,和欣赏者交流,你自己获得的乐趣别人就无法分享。


一幅作品就像是一个单位,一个组织,一个家庭,成员之间要相互联系,相互配合,相互团结,要有主有从,尊卑有序,要建立一定的秩序,这种秩序的建立,就是构图。构图是多种形态的组合,多种色彩的组合含多种矛盾因素的组合。


画面的构图过程,也是矛盾展开的过程,同时又是矛盾统一的过程。各种矛盾要素和谐地统一在一起,才能产生美感,才能抓住观众的视线。


比如在画面上画一根长线,就会感到很孤立,再画一根大致与它相同的短线叫做辅线,这时虽有长短,方向上的变化,矛盾展开还不充分,还要画一根与之相交的短线,和原来的形体有了矛盾,却增加了视觉冲击力,或者叫做艺术的张力。


在色彩处理方面也是这样,同一种色彩的色调容易统一,但往往显得单调,适当地加上一点对比色,才能感到完美。


阅读一篇文章或看一台演出,它的情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示出来。作为平面艺术的绘画,它的展示是一瞬间的,这一瞬间展示的特性,就要求一幅作品在最短时间里给人获得最美好的印象,这就要重视作品的整体效果,整体效果欠佳,局部形象,局部色彩,局部技法的精彩,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。


法国雕塑家罗丹完成了一个人体雕塑,他把学生叫来,听听他们的意见,这些学生一致称赞,这个雕塑的手做得特别精彩,罗丹于是举起斧子,将雕塑上的手砍去,学生感到奇怪,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做?罗丹说,我要表现的是这个人的内心世界,而不是他的手。这就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,影响整体的局部,再精彩也要忍痛割爱,大胆舍弃。


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验;


花有长势,鸟有动势,山有走势,势者力量之显示也,无力则无势,势是物体运动之轨迹,生命之光辉。


画面构图不仅要注意宾主、疏密、虚实、纵横、开合,还要注意有势,要蓄势、造势,要将势推向高潮。在画面上,无论是相向、相背、相聚、相离,都要发生一种内在的联系,从众多的联系中,产生一种整体的势,才能形成视觉的冲击力。


“枝得势,虽萦纡高下,气脉贯穿;花得势,虽参差向背,各自顺畅;叶得势,虽疏密交错而不紊乱。”


有势才能有情,有情才能有意,所谓;“一叶且或迎意,虫声有足引心。”


构图要自出新意独立机杼,避免与古人雷同,与他人雷同。


诗人梅圣俞谈作诗:“若意新语工,得前人所未道者,斯为善也。”这段话的内容,对绘画创作也适用。构图是创作意图的体现,所谓“创”,有原创、独创,第一个出现的意思,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有的构图程式,要从生活中挖掘出有别于前人的东西来。画什么,怎样画是构图首先要弄清楚的,并要进行反复思考,反复琢磨。清人郑绩说;“作画须先立意,若先不能立意,而遽然下笔,则胸无主宰,手心相错,断无足取。”


构图又称为章法、经营位置、布局。在作画之前要通盘考虑周密安排何处为主,何处为宾,何处显露,何处隐藏,何处密集,何处疏朗,何处方正,何处屈曲。


构图规律大致有这些:


一、均衡把画面比为一杆秤,以画面中心为支点,用重量的平衡比拟画面的均衡,根据物体的质地、面积、色彩来衡量,一般认为动态比静态重;深色比浅色重;粗线比细线重;艳色比灰色重;清晰比模糊重。


二、宾主一幅画要确定一个主题,主体位置一般是接近画面中心,形态也特别显露,或特别浓艳,或特别清淡,或特别大。或特别小,总之,应是画面矛盾的中心。


三、纵横纵横是对画面整体上的把握,避免画面物体只朝着一个方向,避免单调,有纵有横则丰富多样。纵横面积不可相等,如以纵为主则横向要轻,反之亦然。


四、聚散画面物体的安排不可能是等距离均匀分布,也不能挤作一团。有的地方要密集一些,有的地方则要疏朗一些,为了强化这两种特征,古人说要“密不通风,疏可跑马。”


五、开合开始布局时,物体可任意伸展,姿意挥洒,气要尽量伸出去,到一定程度还要能收回来,这就是合。合,就是在物体顶部或前方变换一下运动方向,甚至相向而行,但形体要小些。有合,才能气足神定,构图完整。


六、边角处理俗称金边银角,边角处理得好,能带来观之不尽,思之无穷的情境。画面物体不宜与纸边平行,要斜一点,有些曲折以破平板。


七、九朽一罢古人画草图用柳枝烧制的木炭条,不满意可轻轻擦去,多次修改,直到满意为止,所以称之为“九朽一罢”,朽就是指木炭条。


一幅作品只是大自然情景中的一部分,比如花园中的一个窗口,通过这个有限的窗口,联想到更多美好的境界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