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家西藏写生侧记
2014-05-31

参加活动画家:刘云、徐建明、杨耀宁、祁恩进、汤知辛、赵晓钟、黄戈

参加活动时间:2014年5月31日

上世纪50年代,江苏省国画院以傅抱石为代表的画家群体开创画史上著名的“两万三千里写生”,此行成就了“新金陵画派”的崛起。今日的画院画家秉承老一辈画家的优良传统,畅游祖国大江南北,沐浴在祖国边疆的神奇壮丽的景色中汲取营养、激发灵感,为开拓山水画的新面貌进行一系列的采风写生活动。2014年5月31日至6月10日,江苏省国画院的山水画家们自行组织团队,奔赴西藏边疆考察写生,取得丰硕成果。此行写生成员有(按年龄排序):徐建明、汤知辛、赵晓钟、祁恩进、杨耀宁、刘云、黄戈等。

写生的首站是林芝。6月1日从成都飞抵林芝后,写生团马上奔赴南伊沟。这里有“藏地药王谷”之称,又被誉为“小江南”。茂密的原始森林、独特的珞巴风情、俊秀的南伊曲水充满魅惑,大家一下子被深深吸引,流连忘返于这个“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”。

6月2日写生团告别林芝地区,驱车进入山南地区,经过朗县、加查到达拉姆拉错。拉姆拉错藏语中的意思就是“天女之神湖”,在藏传佛教中,此湖有着重要的地位。画家们克服高山缺氧的困难,登上海拔5300米的高山,俯看湖水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藏传文化的神秘。

6月3日写生团选择直接奔赴素有“西藏小江南”的亚东城。这里山清水秀,植被茂盛,氧气充足,很适合写生。大家在此支起画架画板,现场作画,引来当地群众驻足观看。

两天后写生团开始新的征程。从亚东到吉隆的长途旅行是非常漫长而艰苦的,路途的颠簸和劳累对画家们是一种考验。但沿路精彩的风景不时引来画家“停车”的呼声。喜马拉雅、珠穆朗玛、马卡鲁、西夏邦玛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突然在眼前以一种壮观的体量、宏大的景象出现,着实让大家兴奋不已。从6月7日起写生团就一直在吉隆周边写生。在此驻留期间,画家们享受着雪山草地、高山流泉,宛若人间仙境,也在这不到100公里区间同时感受到热带丛林与高寒荒漠的极度反差,大家对自然造化不禁啧啧称奇。

经过10日的写生,画家们收获颇丰,感叹西藏景致确实不同凡响,有很多古人没有发现或者未表现过的领域。毕竟古代画家没有今日如此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作画条件,也没有现代画家如此宽阔的视野。江苏省国画院历来有写生传统,通过写生而“化古为新”更是“新金陵画派”的“看家本事”。通过此次进藏写生,画家们就是要找寻、表现山水画的未尽之处和未有之地,为江苏山水画的发展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才智与力量。




分享到: